welcom to 來寶
(譯者序: 作為全犬種國際評審員,Hans Lehtinen擁有40多年的臨場經驗,其足跡踏遍歐,美,澳各大賽場。Chris Lummelampi自1985年執審以來,以審查獵犬,玩具犬及非運動犬為主,有同樣資深履歷。作者開場提出質疑,繼而于文中以實例闡述“犬種樣式”與“典型步態”的關系。文章思路不乏跳躍閃爍,它需要讀者去思辯;國內犬賽雖然還在起步階段,對那些披掛絲帶的賽犬在 showy(外表)與typy(本質)之間或取舍或兼得 - 這樣的思考是否過于前衛?但是無論如何,文章至少提供給我們另一種想法,用另一種眼光去觀狗觀賽。) “步態”用來衡量犬只是否擁有恰當合理的形態構造。如果我們還能夠感覺到也能夠接受目前在犬只運動行進中發生的那些變化
,也許就會逐漸認同在犬種樣式上所發生的變更,就可以在事實上去贊同阿富汗獵犬可以像貴婦犬那樣運動; 貴婦犬也可以像阿富汗獵犬那樣行走。
如果真是這樣一種情形, 我們就需要針對目前賽場上的"典型步態"作認認真真的探討。 由于社會已經從農業耕作轉變為城市化生活,很多現存犬種的原始功能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這給犬種標準的修改與變更帶來壓力。犬種標準的目的在于繁殖更加“身心健康”的犬只。而現有的犬種標準以及層出不窮的新定義新屬性,它們仿佛是這一目的的羈絆 - 它正在削弱純種犬,增加我們與真正意義上的犬種樣式之間的距離。 當今我們看到一只貴婦犬時,有誰曾會去停下來想想當它在冰封的寒水中擷取物品時,那長長的披毛能有什么樣的功用。在毛梢凍結時,
下面的披毛形成隔離層以保持身體溫度;還有貴婦犬后軀披毛剪短,部分原因是為了保持該犬種自身的行為職能 - 與頭飾捆綁彩色絲帶道理相同,尾巴的樣子是要讓曠野中的獵人可以看得到自己的狗。貴婦犬的步態也促成其尋回犬種之功用
- 在運動中它要連續保持輕淺,毫不吃力的步態。這樣的步態應該持續下去,把它作為當代貴婦犬犬種樣式的一部分。 在今天的城市環境中,雖然沒有人想讓布魯塞爾格里芬犬或約克夏梗去抓老鼠,但這并不是說可以借口改變它們的原始犬種樣式。我們既不想讓沙皮犬去當斗犬去格斗,也不應該沒有道理地去除其肩膀上豐富的皺折,使它在被攻擊者抓住時無法返身。 功能支配其步態,這是對某些犬種而言;而對于其它某些犬種來說,它們以一種特殊步態行進,除先天繼承的原因之外,似乎沒有什么更合乎邏輯的解釋來說明其特殊步態。如果按照獵狐梗標準所述的先天承屬,以AKC剛毛獵狐梗標準為例 - 要求其前腿運動如鐘擺。你可以不喜歡獵狐這樣的步態。這沒有什么道理,標準就是這么要求的!遺憾的是當今能符合標準要求步態的獵狐梗非常罕見。 至于那些"玩具"犬與實用性犬種,對其典型步態的思考不應有任何怠慢。日本仲作為一優雅犬種,我們覺得對其在運動中要求步態精致優美,足部高抬…
其它犬種如迷你品要求有高抬似小馬一樣的步伐,這在英國與美國標準中都有要求。FCI標準中過去對意大利靈提曾經有相同的要求,后來原產國對該犬種標準改動很大,要求回歸其“正常”步態。當然,你有權去質疑:在前驅組合不變的情況下,犬只怎么能夠去完成新標準所規定的步態?我們很多人尤其對在犬種標準中發生的變化表示驚訝,某些犬種標準要去兼容“原產地國家”的古怪念頭。 有些國家沒有繁殖純種牲畜的悠久傳統,它們要去填補許多空白。在這種情況下,起草犬種標準需要參考英國,美國及FCI的那些標準,它們都有利用價值。以馬爾吉斯犬標準為例,英國標準只是簡單要求其“步態自如”;然而意大利的原始標準描述出我們心目中馬爾吉斯犬的典型運動:步伐快捷,短促。給人感覺是四足幾乎擦地而過,犬只正在向前方滑動。再來比較一下貴婦犬標準:法式貴婦犬在運動中不可過于覆蓋地面(譯者注: 行進中犬只每一跨步的距離稱之為 - 對地面的覆蓋);美式貴婦犬要求動作輕快如腳踩彈簧 - 就像在阿富汗獵犬標準中說得那樣。盡管如此,這兩種式樣的貴婦犬在運動中差別不是很大,它們在賽場上或者以“原裝”貴婦犬種姿態舞以輕快華爾茲,或者如同阿富汗獵犬,以腳踩彈簧般的步態去行進。 AKC 馬爾吉斯犬標準 - 步態:“馬爾吉斯犬步態輕快充滿自信,平穩,流暢。側觀其步態,
印象是移動快速,其尺寸大小(是影響步態的因素)要加以考慮。以闊步行進時,前腿筆直伸展,不受肩膀約束,肘部緊靠身體。后腿以直線行進。飛節內斜或有任何后足向內向外翻轉的情況均為缺陷。”) 不同國家中存在多種形態的犬種樣式 - 它似乎能幫助我們去理解某一典型犬種在實際生活中應如何運動行進。我們可以看到在世界某些流行拉薩犬的地區,家中也養不少西施犬(譯者注:這兩個犬種原產地均為中國西藏);反之亦然。對這兩個犬種的爭論很多,我們聽到過不少圍繞其步態的正反辯論
- 拉薩犬后驅步態是否要露出全部腳掌;西施犬在行進中后驅要露出全部腳掌。對拉薩犬“自由自在且動作活潑、自信”的步態進行評估時需要很多專門技術,其實它這種步態很“moderate - 適中”(譯者注:moderate gait即“老式步態”,或稱為“荒原步態”-
在原始狀態下生活的犬類動物,它們的后驅角度并不走向兩個極端而要保持適中并伴隨適中的步態。在拼比耐力與長途奔跑中,適中的角度、步態為它們提供力量與速度)。身形結構正常的拉薩犬在運動中步態輕淺,就像小跑中的馬匹那樣毫不吃力;而西施犬身體沉重有近乎地面的身體構造
- 這種構造支配其步態, 不能夠像腿部較高、身形不同的拉薩犬那樣行進。 (譯者注: FCI西施犬標準 - 步態:“〔動作〕高傲、流暢。前腿良好向前伸展,后驅動作強勁、露出全部腳掌。” 在1970年代中期,西施犬的犬種樣式與尺寸大小仍然各不相同,長腿及肋廓扁平的西施犬隨處可見。從那時開始,該犬種在樣式與尺寸上都趨近統一。窄而長的腿部在該犬種中變得稀少,然而卻趨向于短促的胸骨與肋廓。其步態已經有所改進。整體動作穩健,在運動中背線水平,前后驅動作均衡且伸展到位。西施犬步態的典型特征為
- “flick-up”即后驅在運動中露出全部腳掌。這種步態特征在當今的西施犬種中已經變得很明顯(*某些其它犬種也有相同步態特征)。錯誤的角度及結構通常導致步態錯誤。 AKC在拉薩犬標準中都沒有提及步態標準。或許他們認為拉薩犬沒有行走的必要。拉薩犬UKC標準被FCI認可并作為國際標準,其步態標準為:“free and jaunty - 自由自在且動作活潑、自信”。對“jaunty”一詞英美各有不同的解
釋 - 美國人覺得在運動中應體現優雅精致;英國人講究昂首闊步、傲氣十足。其實,我認為只要步態平穩流暢無拖泥帶水,用這個詞來形容步態也沒什么不可以。在海拔16000英尺的世界屋脊上培育的犬種,它實在沒有必要在基本肢體運動中玩酷什么花哨的步態。) 大家似乎總是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衡量狗的品質,輕易取悅于那種閃爍耀眼的賽場意識和乖巧的臨場表現。 有人曾經注意到,大家總是相信會有那么一只狗 - 它擁有良好的步態,像德國牧羊犬那樣到位的前后軀伸展,它一去一回的姿態如同比格獵犬,這些還不夠,它要有雪達犬似的背線,美式可卡犬的生氣勃勃以及貴婦犬的那種融融氣勢。 只要它符合大家通常所接受的“健全”法則,就不必去擔心它是否為該犬種樣式的典型,是否代表其成文或非成文的犬種標準;也不必去擔心它的氣勢是否涵蓋所有、是否性格外向、是否動感十足…
…它具備所有優點并統領賽場!毫無疑問,這會皆大歡喜,可它卻缺乏特定的犬種樣式!在頭版新聞標題上沒有那些聳人聽聞或關于它“健康狀況不佳”或“身心不健全”的消息出現,但卻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 我們要做的是保持正宗的犬種樣式,而不能被表面上的犬類健康法則與評審結果所誤導。當然我們并不需要采取過激的行動改變犬種標準而走向極端 - 那樣也許會使布魯塞爾格里芬犬突變為一種桔紅色的粗毛邊疆梗犬(從健全與健康的角度來看,現行犬種標準并沒有什么錯誤。但是如果使用錯誤的評估方法或夸張的語言來描述犬種標準,在賽場上觀賽的眼光就有可能出現偏差。) 看看北京犬的犬種標準也許會有些幫助,其犬種標準上說:“前軀為滾動步態,它行進緩慢、儀態尊貴。不要把其典型步態與肩膀松弛引起的滾動混淆起來;后軀動作緊密。整體的合理性為步態之根本。”;巴吉度獵犬要有合理并向內傾斜的掌骨,這樣的前驅組合使其行進更加穩健
- 適用于某些短腿矮腳的犬種。于直挺的前腿之間吊以沉重的軀干而非二者之間縝密連接,這樣的身形既不合理也不健全。 一只構造良好并擁有典型犬種樣式的松獅犬,其后軀勢必強勁有力而不會存在腕關節結構問題,它會以特有的高蹺步態行走
- 這是松獅犬的典型步態;擁有良好結構的波利犬(Puli)以闊步行進“而無前后肢過度伸展。奔跑迅疾、伸展短促。其典型步態為步距短、行進快速敏捷,這種步態與其犬種特征和諧搭配,在運動中絕無沉重、困倦與拖蹋。” AKC 松獅犬標準 - 步態:“其形態與身體是否適宜、健全,正確的步態對它們是嚴格的測試。務必要求其身體健全合理、筆直向前行進,動作要靈敏、簡潔、快速且有力,決無笨重滯拙。后軀步法短促、僵直如踩高蹺,這由后軀組合角度較直所造成。側視其步態,可以輕易看到它獨特的踩高蹺動作。后腿自臀部以一直線向上向前移動,它狀似鐘擺僵直擺動,伴隨臀部些許跳動;四肢向前向后均無過度伸展。后足推進強勁,由于后腿角度很小,該推進動作幾乎以一直線把動力傳遞給身體。為有效地向前軀組合傳遞力量,腰部務必要求短促并且不可有滾動通過腰部中間部位。后觀其步態,犬只在行進中自髖關節至腳掌其骨骼線條保持筆直。速度加快時,后腿向內略有傾斜。膝關節必須指向行進路線,既不是向外顯得腿彎,也不是后軀顛簸顯得步履蹣跚。于正前方視其步態,自肩關節至腳掌,骨骼連線在犬只行進中保持筆直。前腿在加速運動時并非嚴格以平行板塊行進,而是向內略有傾斜。前腿不可以半圓向外擺出,也不可碎步款款或有任何馬步痕跡。前、后組合務必要求于動態中有平衡。該犬種在速度上稍遜,但由于其后腿合理、筆直,能夠有效提供直接、便捷可用的動力,松獅犬耐力極佳。” AKC 波利犬標準 - 步態:“波利犬是典型地頑皮好動、戲法頻出;它輕盈、迅捷、靈敏而且能夠在瞬間變換方向。它以攢聚、集簇狀的步態小跑,這種步法很是搶眼:邁步迅捷且生動有趣,步態既無過度伸展也無矯飾斯文或僵直生硬。以疾速小跑行進中的波利犬,其跨步平穩流暢且行之有效,伸展與驅動良好、四足于加速時自然趨近于其步幅中并向步距中線靠攏。它明晰可辨的步態是波利犬圍牧風格之根本要素。”) 前后驅角度良好,在行進中伸展到位、步距合理 - 對很多犬種的步態要求并不符合通常所說的這種觀念,所謂“健全且合理”。除非我們的目標就是完完全全的賽犬形象,沒有什么道理可以說明為什么它們的步態應該如此。從行進速度上來說,不能要求不同犬種以相同方式行進。不顧犬種區別,而要求它們以同樣速度行進
- 有不少人想這樣做(譯者注:相同犬種,血系不同,其速度也不盡相同)。 如果能有澳洲牧羊犬那樣的機敏步態,羅威那犬作為其主人及私有財產的無敵保護者要更出色一些。澳洲牧羊犬緊隨羊群之后是否就是為了履行其工作職能?或者說,如果圣伯納犬能像薩路基犬(Saluki)那樣在賽道上輕松奔跑,它在阿爾卑斯山上的救援工作就會做得更好? 事實上,很多號稱其擁有“滾動”步態的犬種在賽場上都以很快的速度行進,這使它們沒有機會去顯示其步態個性。再看看某些犬種標準也許會很有用。英國斗牛犬標準上說:“其步態沉重,很個色很勉強,是那種遭受束縛的步態。它仿佛是在地面上蹭,以左右肩膀突出向前跑動。”;西班牙小獵犬(Clumber Spaniel)則:“長身短腿造成其滾動的步態。”;英國古代牧羊犬為:“從后方看去, 在行走中展現狗熊似的滾動…”。 再說說另外一些典型步態的例子:看看美式可卡犬!可以經常看到它們在演出忙忙叨叨的步態;或者再看看愛爾蘭水獵犬,它們的典型步態就經常像被形容的那樣
- 如同醉醺醺的水手。 一些貴婦犬與槍獵犬都被描述成行進快速,其速度使后足幾乎不接觸地面(當今很少能看到老式槍獵犬的步態...)。公平地說,某些梗犬,還有些其它犬種就是這樣運動 - 步伐緊密,前足幾乎不觸及地面!這種步伐緊密、足部騰空的犬只前軀
- 恰當地說,就是在那里或許有些問題。你要給它們在那里減低重量,希望這樣做能夠改善其步態。這種做法不會對犬只造成什么傷害,但它會引起評審員對這里的注意。不幸的是, 擁有絕佳前驅步態的犬只可能并沒有機會去展示其優勢;更遺憾的是,在賽場上被牽引繩緊繃的犬只會表演出不自然或非典型的頭部位置,或是因為牽犬者忘記了獵鹿犬或蘇俄獵狼犬并無像阿富汗獵犬那樣的側身步態輪廓。 并非所有犬種都要培育成有很快的行進速度。阿拉斯加雪撬犬AKC標準,在這里要注意,它這樣寫道:“在評審該犬種時,首先要考慮其作為負重運輸的雪撬犬工作職能 - 這是評審之核心… 它不是用于雪撬比賽的犬種,與其它小型極地犬種職能不同。”這與西伯利亞雪撬犬所要求的快捷且輕盈的步態形成對比。出于某些原因,巴吉度獵犬在犬種初始階段被培育成為一種行動緩慢的獵犬,以使獵人能夠輕易跟隨其足印。所以,巴吉度獵犬原裝以及經過斟酌的步態不應該用于與同組視覺獵犬在速度上去角逐,它與同組視覺獵犬的原始功用與工作風格完全不同。再去比較小型獵犬中的法國褐毛短腿獵犬(Basset Fauve de Bretagne),其步態不同于沉重、身體低至地面的巴吉度獵犬,因為它用于另外一種地形 -
工作于法國不列塔尼半島深厚的地下。 除了在賽場上幾個來回的走動,所有賽犬都需要練習及條理以使它們保持振奮的狀態,使它們能夠展示并發揮其獨特的步態。但是正確的練習與合理的肌肉調整根本無法掩蓋它們在犬種樣式與基本骨骼結構上的弱點與不足。訓練能做到的只是對其步態的改善或提高,或者什么都沒有達到。 對于那些身披長毛的犬種,作為繁殖者、參賽者以及評審員要力爭按照賽場規則去做,去學會權衡。規則要求使其披毛保持最佳狀態,通過合理鍛煉使犬只物理狀態處于最佳點。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只疲軟缺乏鍛煉的狗它有一身飄逸的披毛;或是一只肌肉強健的狗其披毛殘損。我們真應該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鍛煉方法。你聽說過嗎?在美國有不少頂級賽犬是就在籠中度日,而且它們還有一身強健的肌肉。 同樣道理。它應用于其它被介紹到賽犬世界中的技術形式。我們需要一種使犬只快樂的鍛煉工具…
…這介乎于運動機械、跑步機或其它形式的鍛煉。有些人抱怨由于過度使用跑步機而造成前軀步態很糟糕;還有其他人覺得過度使用跑步機練習會縮短其步幅并壓迫犬只運動,導致出現怪異的步態。 在譴責跑步機的呼聲之外,其好處也是有目共睹。不管室外天氣如何變化,是它給犬只提供了全天候的鍛煉。作為其它運動形式的輔助,它給犬只提供了走與跑的便利。并非所有人都有條件提供給犬只開闊的空間與專業的跑道供其訓練,而你必須要提供給它的是訓練的多樣性,這會使其全身肌肉處于運動中并保持其最佳狀態。 讓我們回到文章的中心,那就是: 一只肌肉強勁與運動俱佳的犬只,如果它沒有典型的步態,它決不是這一犬種的代表;如果我們接受在犬種步態上一些不大的變化,那么我們可以接受犬只構造, 比例分配及犬種整體樣式的微小變化直到最后我們遇到貨真價實的賽犬。談到有關整體比例均衡的問題,你是否注意到當今有多少賽犬,其四肢都缺乏足夠的長度? 對犬只步態是否“健全且合理”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想保持犬種樣式,就要首先理解犬只的典型步態。知道如何引用犬種標準還不夠,這有誰不會呢?! 小孩也會背誦個唐詩五六... …但這種理解需要時間去積淀,所以你也不必風風火火、欲速不達 |